影音版
文字版
近年來日本店家倒閉越來越多,究竟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呢?
牛排店、珍珠奶茶店、高級吐司店、炸雞店、無人餃子店、摩斯漢堡、甜甜圈店、家庭餐廳、品牌連鎖拉麵……
這一連串的名字讓人不禁困惑。其實,這些都是近年來因「關店潮」而備受關注的專門店和外食企業。
如果再加上關店潮影響到的柏青哥店、手機專賣店等其他行業,關店的數量可謂驚人。
換句話說,現在日本各地都在經歷比以往更多的「關店潮」。
聽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可能會憤怒地指責政府的無作為,
認為必須盡快將消費稅降為零以促進經濟復甦。
然而近年來日本當地的「關店潮」實際上與日本經濟或政治狀況幾乎無關。
直截了當地說,各行各業的關店潮主要是供應過剩所致。
具體來說,這是由於儘管消費者迅速減少,但模仿熱門商品或商業模式的業者並未減少。
說到由模仿引發的供應過剩,最明顯的例子還是餐飲業。
眾所周知,日本的餐飲店數量達到了一個「異常」的程度。
儘管這份調查資料稍舊,但福岡縣根據總務省的統計調查發現,
截至2015年東京每千人擁有6.22家餐廳,位居全世界餐廳對人口密度最高的首位。
接下來是巴黎(6.15家)、洛杉磯(2.37家)、紐約(1.39家)、首爾(1.37家)和北京(0.47家)。
即使是經歷了疫情之後,這一情況也沒有太大改變。
因此外國遊客看到日本繁華街上擁擠的飲食店景象時往往感到震驚
因為這在他們國內幾乎是見不到的。
餐飲業供應過剩的根源:「模仿文化」
那麼,為何日本的餐飲店會如此爆炸性地增加呢?
如果單從日本人對飲食的執著或日本料理的深奧來解釋,這難免有些牽強。
從產業結構上看,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日本的「模仿文化」。
無論是拉麵店還是居酒屋,一旦變得受歡迎,同行就會很快開設類似的店鋪。
接著,其他同行也會進一步仿效,結果類似的店鋪大量湧現。
由於這些仿效店與受歡迎的店相似,便能吸引到一定的客流。
這樣的循環重複進行,使得日本成為了「世界上餐飲店最多的國家」。
以「(突然!牛排)」這家知名連鎖牛排餐廳的成功為例,
不久之後,「(還是牛排)」、「(雷霆牛排)」甚至「(哦,是的,牛排)」等名稱微妙的牛排店鋪迅速湧現。
這種「模仿連鎖」的確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
一個典型例子是被「鳥貴族」控告商標相似的「鳥二郎」。
該公司在答辯書中聲稱,「飲食業是基於模仿而發展起來的。競爭對手之間互相模仿促進了外食產業的進步」,
並指出鳥貴族的社長曾在經濟雜誌的訪談中提到,因受到自己常去的一家飲食店的啟發,
決定將價格定為「280日元均一」,承認模仿是企業創業的契機。
這並不是說可以隨意抄襲商標,但這種說法並非完全錯誤。
早在江戶時代,飲食店就是以「模仿」為基礎發展的。
舉例來說,在江戶後期,葺屋町(現在稱為日本橋人形町)的一家居酒屋「三分亭」因提供360日元均一的菜品而受歡迎。
不久之後,類似名稱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某本史書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各處湧現了很多名為三分亭的餐館。裝潢精美,器皿講究,每道菜價錢均為三分錢,頗為美味。」
這種模仿在進入門檻較低的行業尤為活躍。餐飲業便是典型,
因為即便沒有特殊技術或專業知識,只要模仿受歡迎的店鋪概念或名稱,也能吸引客流。
然而餐飲業並非如此簡單。那些沒有內涵的店鋪很快會因口碑不佳而陷入困境。
即便不是太差的店鋪,也會因供應過剩而被消費者厭倦,最終關門大吉。
這正是近年「關店潮」的基本模式。
在依賴模仿運轉的日本餐飲業中,
「關店潮」並不稀奇,幾乎可以說是「常態」。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即便確實有很多模仿熱門店鋪而開店的現象,
然後隨著熱潮退去關門,但過去並沒有這麼多關店潮。
還是疫情影響或政策扶持不足所致吧
這些人想將「關店潮」與經濟問題掛鉤。
事實上,日本各個行業出現的「關店・歇業潮」有一個簡單的原因
那就是….消費者在迅速減少。
此前人們預測,日本每年減少的人口數量相當於鳥取縣的總人口(約55萬人),
而且這一減少幅度逐年增加。根據總務省2023年4月的人口估計數據,2023年比前一年減少了59.5萬人,
相當於埼玉縣川口市或鹿兒島縣鹿兒島市的總人口。
隨著人口的快速減少,「消費者」自然也減少。
顧客減少,銷售額下降;
用戶減少,服務縮減;
購買者減少,店鋪也隨之減少。
這些都是正常的商業現象。
因此,汽車製造商等製造業正尋找海外市場的出路,出口產業也是如此。
然而,服務業等無法依賴出口的行業則難以應對。
除非能將外國遊客等「海外消費者」作為目標,否則以日本消費者為對象的業者將面臨困境。
曾遍佈全國的便利店和家庭餐廳也在縮減分店數量,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未來。
所以,當出現牛排店、珍珠奶茶店、無人餃子店等賺錢的商機時,
大家便蜂擁而至。然而,這是一片由眾多玩家爭奪少數消費者的紅海,
最終導致大批店鋪倒閉,才讓「關店潮」成為民眾們聚焦的焦點。
很遺憾,這是日本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無法通過「經濟對策」或「減稅」來解決。
像日本這樣的成熟社會,且人口急劇減少,財政刺激政策只能轉化為儲蓄,無助於解決問題。
因此,需要建立一個以「人口減少」為前提的新經濟體系。
這便是學者所說的「萎縮經濟」。
世界各國正以日本為例,研究如何構建這一新經濟體系。
歐洲先進國家和中國也預見了會走上與日本相似的道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20年發佈了一份名為
「萎縮經濟:來自日本的教訓」的報告
總之在人口快速減少的背景下,我們應該超越表面的討論。
關於「無人餃子販賣店關店潮」的新聞,分析消費者喜好的變化或探討新的營銷策略,
這樣的議論是有趣的,也可能對自己的業務有幫助,
但應該把這些暫時擱置,考慮如何構建「源自日本的萎縮經濟」。
隨著人口減少,店鋪和公司減少是理所當然的。
過去那種基於人口增長時代的商業模式導致了供應過剩,
因此關店潮、倒閉和廢業的增加也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所以日本人也應該接受並且正視由於人口減少經濟萎縮
造成的商店倒閉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