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價值觀差距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投資或移居日本,他們通常依賴能用同樣語言溝通的在日中國人。在這些在日中國人中,有不少人因為與資產豐厚的中國人建立聯繫,與他們一起經營事業或協助其移居日本。
有些人因為中國來的客戶而增加工作機會感到高興,但也有不少人因無法適應「中國式做法」而感到苦惱。在日時間較長的中國人多少已融入日本文化,對中國式的思維方式感到困惑。
陳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東京山手線沿線擁有一間事務所,從事諮詢業務,已在日本居住超過20年。他日語流利,長期從事中日橋樑類的商業活動。疫情過後,他開始幫助中國富裕階層經營者在日本投資。起初他感到高興,但隨後也因價值觀的差異而陷入思索。他說:
「有次,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資家來到我的事務所。他一進門就說:『咦,這就是陳先生的事務所?陳先生,您這麼窮嗎?這麼破的地方……』我解釋說,因為我經常外出工作,事務所只是便利用的空間,但他不但說這種話,還要求我搬到更好的地方,理由是『太丟臉了』。」
陳先生雖感到委屈,但為了不失去合作機會,加上原事務所所在建築老舊,最終決定搬到市中心新辦公樓。他說:「中國人很在意外表,尤其是暴發戶經營者。他們往往用事務所地點、規模或車品牌來判斷人,但這種價值觀在日本並不適用。」
幾天後,我與另一位在日中國人王先生(化名)見面。提到是否有類似經歷,他點頭並說:「確實常見。我幫中國經營者做事,但他們常有錯誤觀念,以為有錢就能使喚人。我曾被要求去成田機場接人,直接拒絕了。」
王先生認為,在中國或許可行,但在日本,合作應基於對等。他指出,中國投資者在海外仍保持中國式做法,並認為金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他感嘆:「日本社會中的上位者反而謙虛有禮,但這些中國人無法理解。」
中國經營者即便對日本的發展提出批評,仍因自身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想移居日本。他們的到來雖帶來資金,但在價值觀上與當地存在衝突。在日中國人成為中日文化的緩衝地帶,卻也因此面臨壓力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