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

文字版

歡迎來到閱讀日本
讓你就算不會日文也能閱讀日本書籍

今天特派員要解說的是《弱者男性1500萬人時代》這本書。

日本有八分之一的人是弱者男性
首先,讓我們談談“弱者男性”這個詞語誕生的時代背景。
隨著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日本已經不再是所謂的“一億中流”社會。
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日本有六分之一的人口
生活在年收入低於127萬日元的貧困狀態下。

令人震驚的是,有百分之一的日本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210日元。
“弱者男性”這個詞語正是在這種社會波濤中,從網際網路中誕生的。

他們是指那些在日本社會中
具備單身、貧困、殘障等“成為弱者因素”的男性。
然而,這個詞並沒有嚴格的收入門檻,
例如年收入多少萬日元以下就被定義為“弱者男性”。

由於“弱者男性”是從網絡俚語中誕生的詞匯,
它並沒有一個可以用數字明確界定的定義。
相反,如果嘗試用數量來定義“誰是弱者男性”,
就會導致一些本應該包含在內的男性被排除在外。

實際上,這個詞語誕生的初衷
就是為了強調所有男性可能具有的“弱者性”。

例如,假設有一個年收入2000萬日元的男性。
表面上看,他無疑會被認為是“強者男性”,
但如果他的大部分收入都因妻子的家庭暴力而被剝奪,
個人毫無經濟自由,那麽我們是否還能稱他為“強者”呢?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弱者男性”
是一個包含各種情況的廣義詞。

在這個大前提下本書還是嘗試估算了“弱者男性的數量”。
背後有兩個原因。
首先,很多人低估了弱者男性的數量,
可能認為“不是一個需要關心的問題”。

日本有八分之一的人是弱者男性……
“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是因為個人努力不足嗎?
調查揭示了日本男性的現狀。

第二,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
進行了超過500人的問卷調查和50多人的采訪。
在采訪中,許多人強烈希望能“明確地定義弱者男性”。

他們中的很多人被輕視,被認為只是“沒有魅力的男人在說夢話”,
因此雖然我們不會剔除某些男性,
但還是希望能明確標記某些成為弱者的要素。

結果表明,日本有最多1504萬的弱者男性。
2022年時日本的總人口為1億2494.7萬人,其中男性6075萬人。
也就是說,約24%的男性有某種程度的弱者性。
“弱者男性”並不是少數派。
事實上,這是關於我們八分之一的日本人的問題。

自認為是弱者的男性有1600萬
即便如此從高處俯視、隨意斷言“有這些條件就是弱者男性”也不合適。
因此,本書進行了另一項針對15至99歲500名男性的問卷調查,
確認有多少男性覺得自己是“弱者男性”。

結果顯示,約26.2%的男性認為自己是弱者,
按全國人口比例推算,大約有1600萬人符合這一標準。
這個結果與推測的數字一致。
總人口中有12.8%,
也就是說日本有八分之一的人
也就是說四分之一的男性自認為是弱者男性。

而自認為是弱者男性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貧困”,
其次是“朋友少”和“不擅長與人交談”。

換句話說,如果男性認為自己的收入低,
並且沒有人際關系,
他就容易認為自己是弱者。

然而,作者並不直接將“認為自己是弱者男性的比例”
等同於弱者男性的實際比例。因為男性很難承認自己是弱者,
在一個認為承認自己是弱者是一種羞恥的社會里,
這種心態本身就是弱者男性歧視的重要因素。

即便是自認為是弱者男性的人,也已經有1600萬。

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弱者男性”這個詞在現代社會的誕生背景。
首先要提到的是網絡評論家一柳良悟在2015年
提出的“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KKO)”這一概念。

這個詞本身有著強烈的刺耳感,請耐心繼續閱讀。

“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KKO)”是指那些外貌不佳、
收入低的中年男性的網絡俚語,
這個詞比前面提到的“弱者男性”更早出現,。

這一概念之所以在大眾中得到認同,
是因為自2000年左右起,
孤獨死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後年末派遣村問題在電視上的廣泛報道。

一直以來被社會視為“強者”的男性,
實際上也可能是社會弱者,
這一事實逐漸被人們所認知。

近些年,由於“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
一詞具有歧視性,被替換為“弱者男性”。
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中的本質,即那些因為外貌、
金錢或年齡而被視為“醜陋”的人,
所面對的社會現實。

我們關注弱者男性的存在,
然而相比女性和兒童的權利問題,關注度仍然較低。
而且雖然人們知道弱者男性的存在,
但社會對他們的支持仍然很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可憐排名”的存在。
文筆家、廣播節目主持人御田寺圭
提出了“可憐排名”這一概念。

簡單來說這種思想概念
認為人們對同樣處境的人會進行“更可憐”或“沒那麽可憐”的排序。
而御田寺認為,在“可憐排名”的底層位置,
常常是弱者男性,導致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因為,弱者男性往往被認為是“因為自助努力不足才成為弱者”。
但是,“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真的完全是自己的錯嗎?

例如,當把人分為父母有大學學歷的組和高中文憑以下的組時,
來自高中文憑以下家庭的人的貧困率是大學學歷家庭的約三倍。
父母的學歷不是他們自己能選擇的,
那麽“沒錢”真的是他們的責任嗎?

或者,一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擁有美麗的面容,
因此受盡辛酸,這真的完全是他們的責任嗎?
即使穿上新衣服,刮胡子,修整眉毛,
由於毛發濃密或皮膚容易出現問題,
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達到“美”的標準,
這些都不是個人所能控制的。

特別是在貧困或受虐待等壓力下,
實現這些目標更是困難重重。

然而,男性很少表達這些情況。
如果在社交網絡上發聲,往往會被認為“在找藉口”,
或是“你這種性格怪不得沒人喜歡”。

即使並非完全是他們的錯,
弱者男性在社會中仍然容易被忽視。
尤其是與女性相比,弱者男性更不容易引起同情。
因為社會普遍認為男性是強者。

結論是,“又醜又沒錢的老男人”
在“可憐排名”中處於低位。
然而,因為他們不容易得到同情,
是否就應該被放置不管?
從這個角度來看,“弱者男性”這一詞匯的誕生
就顯得意義深遠。

特派員今天介紹的這本《弱者男性1500萬人時代》
還有很多未來得及介紹的部分,
是本非常推薦的書。
希望這次介紹的內容能對你的生活有所幫助。
如果你想找對自己有幫助的書,
這本書非常適合你。
連結已經貼在下方簡介欄,歡迎查看。

https://amzn.to/3WhXSpy

By 省錢特派員

在日本生活接近20年, 但因為賺錢不夠力, 所以只能靠省錢來求在日本存活。 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自己後, 硬是在日本買了個公寓出租, 以及開了個公司幫忙架站跟設計網頁^^ 在日本有需要或者遇到困難的朋友, 想要省錢欠錢住宿, 又或者覺得當地做日文網站太貴的, 歡迎私訊來商量喔^^ ■公寓所在地 位於離東京新宿電車一小時直達, 小田急線東海大學前站徒步五分 https://moneysave.info/sankyou/ ■網頁製作公司 https://moneysave.info/homepage-make/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