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

文字版

尋常與不尋常:304萬外國觀光客的日本之旅
2024年5月,日本迎來了一個充滿色彩的季節。隨著櫻花落盡,初夏的陽光灑在東京街頭,異國的面孔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閃現。日本政府觀光局的數據顯示,5月有304萬名外國觀光客踏上這片土地,這是第三個連續的月份訪客數突破了300萬大關。京都的古寺、新宿的高樓、富士山的壯麗成為他們的目的地,甚至那些日常的便利商店和狹窄的商店街也成了熱點。

日元貶值,觀光熱潮
日元的持續貶值,使得遠方來的遊客愈加願意將日本列為旅遊首選。對我們日本人而言,這些遊客的到來顯得不可思議。他們穿過半個地球來到這個東方小島,似乎出於對這裡的無比熱愛,或是因為日本特有的清潔與便利令他們驚嘆不已。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外國遊客驚歎「日本真棒」,甚至有些人聲稱「不想回去了」,這種節目套路逐漸成為了固定模式。

初次見面的雙面感受
對於外國遊客來說,初次與日本見面的感覺通常是欣喜的。準時的電車、繁忙時段的整齊排隊、乾淨的街道,以及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這些無不令人驚歎。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這一切充滿熱情。一些遊客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不喜歡日本」或「不想再來」的感受。這些意見雖屬少數,但也反映出了一些潛藏的問題,這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反思。

馬爾滕的電車之旅
馬爾滕,一位來自荷蘭的公司職員,兩次訪日,對這裡的電車生活有著強烈的感觸。他對電車準時到達表示了敬佩,這在他看來,體現了日本人特有的勤勉。然而,他的好奇心讓他選擇去新宿站親眼見證早晨的通勤潮。

「這些場景很有趣,但我不會親自乘坐通勤時段的電車。」馬爾滕說,站在新宿站觀望,那些擁擠的人潮讓他感到了一絲恐懼。「在這種情況下,我無法想像自己能在日本生活。」

日本的通勤潮在全球範圍內早已聞名。馬爾滕觀看過影片,但當真正站在新宿站時,他的感受變得更加真實。

「每天早上擠進這樣擁擠的電車,實在是感到生命危險。儘管有換乘指南應用程式,但電車準時發車,換乘時間短暫,乘車時完全無法放鬆。」他補充道,這樣的生活讓人壓力很大,自己希望能有更多的生活餘裕。

擁擠的現實
東京的通勤潮,尤其是新宿站,世界上最繁忙的車站之一。即便在荷蘭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擁擠程度也遠不及此。這不禁讓人想起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曾經承諾的「滿員電車零」政策。雖然新冠疫情暫時緩解了通勤壓力,但擁擠的電車仍是大多數東京居民的日常煩惱。

「見識了這樣的電車生活後,我覺得那並不適合我。」馬爾滕說,回到荷蘭後,回憶起日本的愉快時光,這份經歷讓他對日本有了更多的認知。「即便是大家稱讚的事物,也會因個人價值觀不同而有所差異。」

法娜的購物之旅
南美洲秘魯的法娜,帶著滿懷期待的心情來到日本。她的母親在YouTube上看到100元商店,充滿了憧憬,因為這裡商品價格不到1美元,看上去既可愛又便宜。法娜和她的母親計劃著一場充滿樂趣的購物之旅。

然而,她們的期待在實地體驗中變得有些失望。「100元商店的商品看似方便,但大多數日常生活中並不實用。」法娜說,母親感到失望,這些商品大多顯得多餘。她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多餘物品的日本。

「日本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物質的過度豐富讓人感到不安,這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法娜回憶起她在便利商店看到賣不出去的食物被丟棄的情景,感到震驚。「這些物質豐富的背後,卻隱藏著不便。」

不同的感受
法娜對日本的原有憧憬是否消失?她否定了這一點。「實際來日本才知道了很多真相,日本依然有很多優點,只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日本之美,和我們外國人的感受有些不同。」

重新審視我們的「理所當然」
這些外國遊客對日本的「真實感受」,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眼中的世界。我們習慣隨波逐流,卻忽視了內心的不安。擁擠的電車、過度的消費,這些是否真的理所當然?外國遊客未公開的感受,如同一面鏡子,讓我們反思自身。

By 省錢特派員

在日本生活接近20年, 但因為賺錢不夠力, 所以只能靠省錢來求在日本存活。 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自己後, 硬是在日本買了個公寓出租, 以及開了個公司幫忙架站跟設計網頁^^ 在日本有需要或者遇到困難的朋友, 想要省錢欠錢住宿, 又或者覺得當地做日文網站太貴的, 歡迎私訊來商量喔^^ ■公寓所在地 位於離東京新宿電車一小時直達, 小田急線東海大學前站徒步五分 https://moneysave.info/?page_id=12766 ■網頁製作公司 https://moneysave.info/?page_id=12790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