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取年金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理財規劃顧問橫田健一指出:「『延後領取才划算、提前領取絕對不行』這種常識值得懷疑。即使從60歲開始領年金,也有辦法讓你一輩子不為錢所困。」——(第一回)
※本文節選自橫田健一著作《一邊增加一邊穩健運用:60歲開始的聰明理財法》(KADOKAWA),並重新編輯整理。
將年金延後至75歲領取,金額將增加84%
公立年金原則上從65歲開始發放,但可以選擇延後(稱為「延後領取」)或提前(稱為「提前領取」)開始領取。這些制度在電視、報紙或雜誌上常被討論,許多人應該已經有所耳聞。
延後或提前皆可按月申請,每延後一個月,年金金額增加0.7%;延後一年增加8.4%,延後五年則增幅達42%;最晚可延後至75歲,屆時可增至84%。由於這筆增加後的年金會終生持續,因此被認為能提高退休後的安全感。
上班族所領的年金分為基礎年金(國民年金)與厚生年金兩層構造,也可以選擇只延後其中一項。若選擇提前領取,則必須同時提前基礎與厚生年金,不能只選其中之一。
在「年金定期通知書」的正面中央會標示,若延後至70歲或75歲開始領取時,基礎與厚生年金各自的金額。
延後領取的意外缺點
雖然延後領取被視為有利的退休資金對策,但也並非全是好處。下列圖表總結了延後與提前領取的主要優缺點。
延後領取最大的好處是年金金額增加,且這筆增額將終生持續。例如原年金金額為200萬日圓,延後5年後將增至284萬日圓,並持續終生。
但缺點是若提早過世,累計領取金額將變少。若未延後,65歲至69歲的五年間可領共1,000萬日圓;若延後到70歲,從該年起每年可領284萬日圓,需約12年才能追回之前未領的金額。
也就是說,須一直活到82歲以上,才能讓延後領取的總金額高於未延後的情況。
實際到手金額並沒有增加那麼多
此外,年金需課稅與繳交社會保險費。因這些金額是依年金總額決定,年金越高,稅與保險負擔也會增加。
因此,即使延後5年後年金增加42%,實際到手金額並不會增加那麼多。
再加上前述所提,延後至70歲要12年才能回本,若以實領金額來看,所需時間還會更長。
此外,年金有「公立年金等所得扣除額」制度,65歲以下每年最低可扣除60萬日圓,65歲以上則為110萬日圓,但延後領取期間,這項扣除無法適用,也造成損失。
而醫療費與長照保險費也會因年金總收入增加而變動,自費比例會從1成增加至2~3成。因此應考量「實領金額」與醫療支出等實際影響,而非只看「表面金額」。
有配偶者可能損失約200萬日圓
對於有年輕配偶者的人來說,延後領取也會影響「加給年金」的發放。
加給年金是在配偶領取厚生年金時一併發放。若配偶延後領取厚生年金,則這段時間內也無法領取加給年金。
假設配偶小5歲,若從65歲開始領厚生年金,則可從65歲至69歲領取加給年金;但若延後5年,屆時配偶已年滿65歲,已不符加給年金的條件,該筆年金就會錯失,損失約200萬日圓。
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僅延後基礎年金,厚生年金則從65歲起領取,以保有加給年金。
提前領取的好處
雖然延後領取被視為更划算,提前領取常被說成不利,但事實是否如此?筆者認為並非完全如此。
提前領取每提前一年減少4.8%,5年則減少24%。從60歲開始領,只能領到原金額的76%,且這個金額會終生不變,因此有人說若長壽,會後悔提前領取。
雖然年金也是一種對應長壽風險的保險,減少金額似乎不妥,但其實也有好處。
最明顯的好處是能提早領取。延後領取的前提是你有能力在不領年金的情況下生活,例如工作至70歲。但若你想60歲就退休,提前領取年金來支應生活開支也是可行的。
重點不是「領多少」
若想延後領取年金,通常意味著必須工作更久,讓自己在沒有年金的情況下能支撐到70歲。如果你願意工作當然沒問題,但若其實想退休,卻為了延後年金被迫繼續工作,這還是你想過的人生嗎?
60歲以後想怎麼過才是首要考量。應該在了解延後與提前的優缺點後,選擇符合自身價值觀的方案。
即使65歲還有收入,也可以選擇提早領年金,享受較寬裕的生活。
此外,即使有薪資收入,也能享有年金所得扣除。若你60多歲沒其他年金,或企業年金與iDeCo以一次金領取,無法使用年金扣除的情況下,提前領取並善用免稅額會是好選擇。
而且年金金額降低,也可減少社會保險負擔與未來醫療、長照費用的自費金額。
提早去世,配偶不會吃虧
有配偶者者若提前領取年金,其實也不會讓遺屬吃虧。
例如丈夫從60歲起領年金,63歲去世,妻子可領遺屬年金。這筆遺屬年金的金額,並不會因丈夫提前領取而減少,而是依原本65歲領取的標準來計算。
也就是說,丈夫在生時從60歲起領三年,死後妻子可領足額的遺屬年金,反而是提前領取有利。
相對地,即使延後領取年金,遺屬年金仍然是依原來的金額計算,不會增加。
此外,若延後領取期間因收入不足動用儲蓄,手邊資產會一直減少。若這時去世,等於年金沒領到、儲蓄也變少。
如果選擇從65歲起領或提前領年金,則可保有資產,讓遺族繼承。
年金也能「投資運用」
筆者個人也將提前領取視為重要選項,除了前述理由外,還因為「可以透過投資增值」。
假設65歲起每年可領100萬日圓,提前至60歲會降至76萬,延後至70歲會增至142萬,延後至75歲則為184萬。
如果將年金進行投資運用,效果會如何?以下是模擬圖表。
若從60歲起領取並以年利6%投資,65歲時年金累積與投資獲利可達530萬,70歲時更增至1138萬;若從65歲起領,70歲時僅達698萬。
即使年金金額較少,但提早領可延長投資時間,最終反而能增加資產。
從圖表看,即使活到75歲、80歲……60歲起領取的優勢依舊明顯,至少在百歲前不會被其他方案超越。
「延後領取才划算」這個說法不能一概而論
即使年報酬率僅5%,60歲起領也要到96歲時才會被70歲起領的方案超越;與65歲或75歲起領相比,60歲起領仍有優勢。
雖然這裡計算的是名目金額,實際上還會扣稅與保險費,因此可用於投資的金額更少。這反而更凸顯提早領取並運用的優勢。
因為年金金額越高,稅與保費也越多,實領金額(可投資的金額)反而變少。如果60歲起領取且繼續工作,這段時間的年金可用來投資,65歲後再開始提領使用。
例如從60歲起每年領76萬並以6%投資,至65歲時會增至530萬,這時再開始使用也無妨。
我並不是說「提前領取一定最划算」,但至少,「延後領取才划算、提前領取絕對不行」這種想法應該重新思考。
即使60歲前半段有工作收入,或靠企業年金與個人年金支撐,最終還是會回歸僅靠公立年金。此時若能減輕保費與稅負,或降低醫療、長照費用的負擔,也能獲得不小的安心感。
當然,投資有風險,不能保證每年6%報酬。但若充分了解投資基本原則,提前領取並進行資產運用,也是一項值得考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