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指出日本動畫業界存在勞動剝削的問題,若導致海外的串流公司或消費者抵制,日本動畫將無法持續成長。
2024年9月9日,日本政府召開了「內容產業官民協議會」的首次會議,該組織旨在促進動畫與電影產業的發展。時任首相岸田文雄在會議上表示:「動畫製作現場的工作環境和薪資支付等方面,尚未建立讓創作者安心工作的條件。」
首相的發言源於聯合國於5月28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企業與人權」工作組於2023年7月至8月間訪問日本後的結果。報告中除了提到像舊傑尼斯事務所等娛樂業界外,也指名批評了動畫業界,指出動畫師的低薪、過度加班、不公平的承包關係,及創作者的知識產權未受到保護的合約等問題,並總結稱「動畫業界的環境容易導致剝削。」
作品被排除的「風險一直存在」
近年來,日本的動畫產業在外需的推動下快速成長,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3兆日圓。日本政府於2024年6月發布「新酷日本戰略」,將動畫等內容產業定位為核心產業,並目標在2033年前將海外市場規模擴大至20兆日圓以上。
然而,聯合國的指摘可能從根本上動搖這種成長預期。若日本動畫被視為是侵犯人權的產物,像美國Netflix或亞馬遜等提供串流服務的海外企業,以及具有人權意識的海外消費者可能會發起抵制行動。
2024年7月2日,負責調查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皮查蒙·葉奧方通再次訪日,並與相關人士交換意見。日本動畫影片文化聯盟的內山誠向葉奧方通詢問:「日本動畫作品是否有可能被Netflix或亞馬遜排除?」葉奧方通回答:「這始終是一個風險,必須改變侵犯人權的狀況。」
聯合國指責的焦點之一是日本動畫產業特有的「製作委員會」模式。這是一種由動畫製作公司、周邊商品製造商、電視台、電影公司、廣告公司、出版社等企業共同出資的合作體。依據出資比例,各參與企業分配收益。
動畫製作需要大量資金。目前,製作一集30分鐘的動畫大約需要2000萬至3000萬日圓,而製作一季(約3個月,每週播放一次)的作品需要約3億日圓。然而,成功的作品只是少數,製作委員會模式可以讓相關方分擔風險。
製作委員會的功與過

然而,這種製作委員會模式也存在問題,動畫工作室的員工,尤其是動畫師,通常難以獲得應有的利潤。動畫工作室接到製作委員會的訂單,並層層分包給次級工作室或自由職業者。大多數動畫工作室規模較小,無法負擔數億日圓的出資,因此只能靠委員會給的預算維持經營。
業界人士透露:「資金力薄弱的動畫工作室幾乎不可能進入製作委員會。」他們還指出:「動畫每張手稿的單價約為250日圓,已經超過10年沒有變動。」即便每月繪製300張手稿,收入也只有約7萬5000日圓,遠遠不足以維持生計。
動畫工作室的加薪空間十分有限。根據日本綜合研究所的調查,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成立的七家動畫工作室,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除以增加值)平均為88%。相比之下,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勞動分配率為81%,大中型企業則為58%。動畫工作室在人事費用上已經壓力重重,若強行加薪,可能會導致工作室破產。
低薪與過度工作會導致人才流失,技術水平下降。2000年代,每年製作的動畫約為100部,如今已超過300部。在經驗不足的動畫師增加的情況下,中堅與資深動畫師的修正工作量增加,維持質量變得更加困難。若無法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日本動畫產業可能會衰退。
動畫角色等衍生商品的知識產權,通常由製作委員會的成員共同持有。而未參與製作委員會的動畫工作室,即使作品賺錢,也無法享受收益。
成長與衰退的分水嶺
熟悉動畫業務的日本綜合研究所安井洋輔主任研究員指出:「動畫工作室僅靠自力無法打破現狀,業界慣例根深蒂固,政府應介入。」三村小松法律事務所的田邊幸太郎律師也認為:「政府應透過協議會等途徑,與業界分享現狀與問題,並制定具體的改善方案,顯示業界齊心協力的決心。」
日本動畫產業的持續成長,取決於創作者的工作環境能否維持可持續發展。不僅限於動畫產業,若創作者的勞動被視為「剝削」,其產品將被全球供應鏈排除。日本動畫產業正處於成長或衰退的分水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