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板橋公寓租金暴漲事件:從7萬變19萬,震驚社會

2025年1月,東京都板橋區的一棟7層樓公寓發生一起重大租屋糾紛。新任中國籍房東無預警將月租金從7萬2500日圓提高至19萬日圓,漲幅超過2.5倍。大部分住戶無奈選擇搬離,其中一名住戶透過內容證明郵件拒絕漲價並通報媒體,事件迅速升溫,不僅被媒體大篇幅報導,也被帶進國會質詢。

這不只是一起租賃糾紛,更暴露了跨國房東與在地租客之間的法律落差與文化斷裂。


外資購屋熱潮下的隱形危機

中國資金瘋狂湧入日本房地產市場

自2015年中國「爆買潮」以來,日本成為中國中產階級與高資產人士的熱門投資地。不少中國人透過觀光或經營簽證來日後,購入東京、大阪、福岡等主要城市的不動產,以出租或自住為目的。

2023年後,中國政治壓力與經濟疲弱引發所謂「潤學」(潤=Run,移民/逃離)浪潮,許多中國人更傾向實質移居,並在日本購買自用住宅。這不僅造成房價上升,也逐步重塑日本都市的居住結構。


日本對外國人購屋「零限制」制度引發疑慮

與多數國家不同,日本對外國人購屋幾乎不設限制:不需國籍、也無需居住資格,只要有資金即可購買土地與建物。這種高度自由的市場環境雖有利於外資流入,卻也讓地方居民陷入「房東是誰都搞不清」的被動狀態。


中日租屋文化大不同:制度落差下的緊張與誤解

日本租屋制度:高度保障租客權益

  • 根據《借地借家法》,只要租客守約,房東無法隨意終止契約或暴力漲租。
  • 需要保證人、敷金(押金)、仲介費等,雙方權責明確。
  • 法院偏向保護租客,強制驅離的案例極為稀少。

中國租屋習慣:房東擁有主導權

  • 中國土地屬國有,住宅擁有使用權最長70年;房客處於弱勢地位。
  • 無類似日本租屋法規,房東可以隨意漲租或終止租約。
  • 租屋協議多為口頭或短期契約,穩定性差。
  • 房客在毫無違約情況下仍可能被趕走或大幅漲租。

這種制度與文化落差,導致許多初來乍到的中國房東「不懂」或「不在乎」日本規範,從而引發誤解與爭議。


板橋事件不只是個案:中國式做法會成常態嗎?

這次事件中,房東事後表示「不了解日本行情」,便決定撤回漲租要求。但問題不止於此。據報導,該公寓也出現未經許可的Airbnb民宿行為,進一步惡化社區環境。

此案凸顯以下問題:

  • 購屋者未了解在地法律與文化;
  • 管理公司未盡監督與協調責任;
  • 社區居民毫無參與感,受制於房東單方面決策。

隨著更多中國房東進入日本市場,類似情況恐將成為常態。


中國買家購屋背後的動機:追求安全感

有趣的是,許多中國人購屋的動機,其實源於對「安穩生活」的渴望。在中國,結婚往往與「買房」掛鉤,因為只有擁有產權,才能在家庭與社會中站穩腳步。

然而,當這樣的動機延伸至海外,若無相對應的文化理解與制度遵守,反而可能破壞原有的秩序與信任。買房者雖為弱勢出發,但最終卻成了在地租客的不安來源。


政策反思:該為外資設下更多制度門檻?

我們並非要妖魔化外資或中國買家,但以下幾點,應成為政策制定者與社會的深度討論重點:

  • 是否應設立「外國人購屋資訊登記制度」,供社區查詢與監督?
  • 外國人購買整棟住宅用途是否需申報?
  • 民宿用途與長租使用是否需分開登記管理?
  • 對於居住型不動產是否可考慮設置外資比例上限?

透過適度管理與公開透明,才能確保租屋市場的公平與居住正義。


結語:在自由市場中,如何守住我們的生活方式?

當資本可以跨國流動,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可能被重塑。中國式不動產觀念與日本租屋文化之間的矛盾,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我們熟悉的社區樣貌。

東京板橋的事件是一個警訊,也是一次契機。它提醒我們:

  • 不動產不只是財產,也是生活的根基;
  • 市場自由不代表可以無視在地文化;
  • 外國人買房應是一種「共居」的開始,而非「主導」的宣示。

只有在制度、文化與人情三者之間取得平衡,才能讓多元共生成為可能,而非衝突的根源。

By 省錢特派員

在日本生活接近20年, 但因為賺錢不夠力, 所以只能靠省錢來求在日本存活。 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自己後, 硬是在日本買了個公寓出租, 以及開了個公司幫忙架站跟設計網頁^^ 在日本有需要或者遇到困難的朋友, 想要省錢欠錢住宿, 又或者覺得當地做日文網站太貴的, 歡迎私訊來商量喔^^ ■公寓所在地 位於離東京新宿電車一小時直達, 小田急線東海大學前站徒步五分 https://moneysave.info/?page_id=12766 ■網頁製作公司 https://moneysave.info/?page_id=12790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