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贄探し 暴走する脳

這本”生贄探し 暴走する脳”一書指出,
被許多外國人稱讚,
日本人對人家彬彬有禮的原因,
除了因為從小訓練有素被教育得體之外,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村八分的恐怖深植於日本人的DNA中,
於是日本人害怕被群體霸凌,
所以才不得不用對其他人好的方式,
來降低別人對自己的敵意才能保護自己。

出る杭は打たれる(でるくいはうたれる)這句有名的日本諺語,
(翻成中文就是棒打出頭鳥)
也總是在成長各階段被父母及老師耳提面命
所以日本人之間也就習慣過著順著團體的同調生活,
以及就算過得好也要低調過生活怕被眼紅。

本書作者也指出國外知名大學研究,
給世界各地的人做”囚犯困境(※)”的實驗後,
發現日本人比起世界其他種族來說更見不得別人過得好,
會傾向選擇寧願自損也要拖人下水的選項。

※什麼是囚犯困境?(以下說明取自WIKI)

囚犯困境(英語:Prisoner’s Dilemma)是賽局理論非零和賽局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或者說在一個群體中,個人做出理性選擇卻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單次發生的囚犯困境,和多次重複的囚犯困境結果不會一樣。

重複的囚犯困境中,賽局被反覆地進行。因而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欺騙的動機這時可能被受到懲罰的威脅所克服,從而可能導向一個較好的、合作的結果。作為反覆接近無限的數量,納許均衡趨向於柏拉圖效率

囚犯困境的主旨為,囚犯們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縮短刑期),但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因為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無罪開釋),也因為同夥把自己招出來可為他帶來利益,因此彼此出賣雖違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實際上,執法機構不可能設立如此情境來誘使所有囚犯招供,因為囚犯們必須考慮刑期以外之因素(出賣同夥會受到報復等),而無法完全以執法者所設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所以這是一個參考性的學術問題。


特派員推薦這本書給想研究心理學或社會學,
又或者想要跟日本人深入交往的朋友們,
因為日本人的社會心理跟其他國家比起來算是非常有特色,
所以或許可以從研究日本人的心理,
來讓心裡學術上有更大的突破,
以及更深入了解日本這個擁有著特殊民族性的國家也不一定喔^^


FACEBOOK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Ads Blocker Detected!!!

We have detected that you are using extensions to block ads. Please support us by disabling these ads blocker.

Powered By
Best Wordpress Adblock Detecting Plugin | CHP Ad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