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注意事項】日本大阪黑門市場,很黑?

去年10月的新冠疫情限制解除成為契機,訪日旅遊熱再度升溫。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公布的2023年5月預估數據,外國遊客數已恢復到2019年同月的68.5%,即189萬8900人。

其中一個受到外國遊客壓倒性支持的地方是位於大阪難波的商店街「黑門市場」。

黑門市場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後期的1822年至1823年。據說市場的起源是在附近的圓明寺黑漆山門,也就是黑門前,鮮魚商人們開設市場。

這個呈“キ”字形延伸約580米的拱廊街道上,有超過140家店鋪,包括鮮魚、蔬果、肉類、醃漬品、乾貨、食堂等。由於可以買到高品質的優良商品,因此不僅是大阪難波當地餐飲店的供應批發商,也吸引了許多普通顧客。

外國遊客開始增加是從2011年左右開始的。這是由於日圓貶值、簽證放寬措施、關西國際機場開始提供廉價航空公司航班等因素的結合,通過種種的口碑將這個本來是當地人的生活商店街轉變為“入境旅遊的聖地”。

有些人覺得對於當地人來說,觀光客湧入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事實上,在Twitter上搜索一下,可以看到一些由當地人發的帖子說“黑門市場已經變了”、“太貴了不去了”等。

「本來黑門市場就有一種『價格稍高,但可以買到高品質商品』的信任感。然而,受到入境旅遊的影響,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店鋪按照外國遊客的需求提高價格,導致當地的熟客開始嫌貴就都不去了。」

為了探究實際情況,記者在6月下旬造訪了黑門市場。當時是早上10點過後。市場已經熱鬧起來,但其中超過90%的人是外國遊客。

而且這些遊客主要是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他們聚集在那些可以現場品嚐螃蟹、蝦等海鮮以及販賣神戶牛和黑毛和牛串燒的店鋪。店內的桌子上也只有外國遊客,但令人驚訝的不僅僅是這一點。

擺在櫃台上的「帝王蟹」每隻腳要價3萬日元,蝦則是每尾2500日元。此外,扇貝2個1000日元,岩手縣產生蠔也是2個1200日元。考慮到北海道產的扇貝和岩手縣產的岩蠔在很多超市每個只要2到300日元,這個價格設定大約是原價的2到3倍。可以說是所謂的“觀光地價格”。

當然,海鮮價格受市場行情影響,但如果看看雜貨店,高達定價2530日元的哥吉拉太陽能吉祥物和初音未來的人偶在其他地方只要賣2975日元,但是在黑門市場卻以5000日元的價格出售。

雖然不能一概而論所有店鋪的商品都很貴,但根據記者的感覺,大約有一半的店鋪的商品價格似乎高於市場行情。

一位30多歲的女性表示,她很久沒來市場了,對這種情況感到驚訝。

「大約10年沒來黑門市場了,發現中國人非常多,差點想說『這裡是國外嗎!』(笑)。 而且一尾蝦要2500日元,這也太貴了吧?我本來是想買來當晚餐的配菜,但如果要花同樣的價錢,我寧願去百貨公司的地下街買。」

到了中午過後,黑門市場的外國遊客人數也達到了高峰。

市場熱鬧得像個節日一樣。高消費能力的外國遊客紛紛購買高級食材,如剛才提到的「帝王蟹」和「神戶牛」。

當地居民對這種情況有何感想呢?

「說實話,現在的黑門市場就像在向外國人展示『大阪人很蠢』一樣。這是大阪的恥辱。黑門市場大部分商家一直在漲價,但疫情期間外國遊客不來,這些店就舉辦抽獎活動或者類似『500日元特價商品』的活動,然後向我們求助說『請幫助我們~』。

然後,等疫情結束後,他們又開始狂漲價格。」(40多歲主婦)

「大約10年前,黑門市場裡有越來越多的店鋪將商品價格提高到觀光地價格,所以我在這裡幾乎不再購物。 商品的陳列也變成了以外國遊客喜歡的『鮪魚大肚肉』或者『帝王蟹』等為主……。店主們賺錢了所以他們覺得沒問題,但我不需要高級食材只需要一塊普通的鮪魚赤身。我很希望黑門市場能回到過去我小時候的樣子。」(50多歲女性)

對於這樣的聲音,商店街的負責人是怎麼想的呢?黑門市場商店街振興組合副理事長丸山和久先生這樣說。

「從2015年左右開始,不僅將價格標籤多語言化,還有越來越多的店鋪以所謂的觀光地價格經營。 然而,從當地居民的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很多尖酸刻薄的意見,所以我們現在努力跟各店家商量能多提供低利潤、能讓當地日本人和外國人都喜歡的商品,讓市場更有吸引力。」

作為商店街負責人他們也做過努力,比如說給各黑門市場商店街上所有店家,發放了一份包含「以適當價格(與百貨店的銷售價格相當)經營」的承諾書,並進行宣傳。然而,丸山先生也面臨著困擾。

「之前疫情讓黑門市場商店街中很多店鋪關門,然而疫情結束後新開的店鋪中,有很多店鋪並未加入組合所以宣傳沒有回應。其中一些新店舖回應說由於店鋪租金很高,才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 所以他們也有努力與當地店鋪的房東進行溝通,希望能夠降低租金來降低商品售價。」

在某個平日的6月,從早上開始,黑門市場就被外國遊客擠得滿滿的。他們毫不猶豫地購買蝦每尾2500日元和帝王蟹每隻腳4萬日元等高價商品。

對於這種情況,黑門市場的老字號店鋪有何看法?一位在老字號醃漬店工作的40多歲女店員抱怨道。

「黑門市場因為入境旅遊而熱鬧起來,外國人開始來了,街道也變得擁擠,很多人在這裡品嚐美食。食物沾到衣服上,人群擁擠,所以我覺得日本人的顧客明顯減少了。」

由於這家店位於市場的中心位置,所以經常收到當地日本人的抱怨說「街道擁擠,很難走」

另一方面,我們也聽聞了那些實際上以過高價格經營的店鋪的說法。一位在一家以4000日元一串販售神戶牛肉串的店鋪工作的員工不情願地開口了。

「我只是一個打工的人,所以不太清楚詳情,但有時候日本人在店前會嘀咕『哇,好貴啊…』,而我自己也確實覺得價格高。 但是,其他店鋪的價格也差不多,鮮魚店的價格更是讓人驚訝。相比之下,我們的價格還算可以接受。 嘛,我認為黑門市場就是一個以觀光地價格經營的地方,所以我並不感到罪惡感。雖然我自己不會買(笑)。」

「我們是在5到6年前,當入境旅遊使得黑門市場熱鬧起來時開業的,當時我想『在這裡或許能賺錢!』。我們一開始就以外國遊客為主要目標,並沒有打算從日本人身上賺錢。 即使在網上被稱為“敲竹槓”,我也沒有罪惡感。作為商人,我們必須養活員工,也必須支付高昂的租金。每天都是壓力重重的日子,所以我們也非常認真。」當問到一家以每個生蠔1300日元售賣的鮮魚店的50多歲男性店主時,他固執地說「只是按照其他店的價格設定而已」

「起初,我對那些專為外國遊客經營的店鋪不屑一顧。但是,當地的顧客根本不來我們這裡,我想『我們能夠生存下去嗎?』,我不能只是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熱鬧的店鋪。所以我不得不無奈地改變了現在的經營方式,提高了商品的價格讓自己的店賣的商品價格也成為觀光地價格。」

另一家老字號店的員工也解釋了黑門市場變化的背景。

「大約7到8年前,當『爆買的中國人』成為話題時,外國遊客突然增加,老實說,我們受益匪淺。黑門市場並不是向外國人靠攏,而是不得不改變。」(50多歲男性)

自2000年代以來,隨著大型超市的進入和網上購物的普及,黑門市場的當地顧客減少,婦女服裝店和豆腐店等傳統店鋪也相繼倒閉。 這位店員說這些中國人拯救了黑門商店街。

「雖然現在當地日本人開始批評我們賣的東西很貴,但我想說『你們之前也沒來過啊』。你看,那家鮮魚店以前是一家向高級料亭供應食材的知名店鋪。以前那家店可討厭外國人,但之後當地人都不來後,才轉型成為了滿足外國人的鮮魚店,也在店內放置了桌子,讓外國人可以就地品嚐美食。

即使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同行來說,有些店鋪的價格可能有點高,但是我們如果不轉型成面對外國人的店鋪,我們可能就存活不下去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這些情況並且體諒我們的苦衷。」

以上文章圖片轉貼自集英社オンライン

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

Ads Blocker Detected!!!

We have detected that you are using extensions to block ads. Please support us by disabling these ads blocker.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