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翻譯轉載自ameba新聞,不代表本台立場,所以不能罵特派員喔^^

目前一本在全球9個國家翻譯出版的書籍引起了話題。
這本書的標題是《射精責任》(原著:Gabriel Blair,譯者:村井理子/太田出版)。
書中寫道:
「不是因為發生性行為就會懷上不希望的孩子。不希望的懷孕只會發生在男性無責任地射精的情況下。」

該書從男女身體結構、避孕工具的便利性差異、生育和育兒的現實等各個角度呼籲男性進行避孕。
有人表示「我感同身受,心中的困惑得到了釋放,也獲得了勇氣」、「看到標題後感到驚訝的人應該多讀這本書」,表達了共鳴之聲。
但也有人對將一切責任都歸咎於男性持批判態度,認為「女性也可以進行避孕,也可以拒絕」。

位於仙台的非營利組織「キミノトナリ」正在進行對困擾於意外懷孕的女性的支援活動。
當新聞節目「ABEMA Prime」採訪該組織的代表東田美香時,
她當天正與之前一直支援的一位女性(20多歲)一起前往區政府。

這位女性在與男友分手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經過反覆思考,最終決定獨自一人生下孩子。
這位女性在區政府提交了出生登記,
她說:「首先,手續告一段落後,我感到稍微輕鬆了一些。」
東田氏曾見證過許多不負責任的男性射精行為。
「經常有人說『我有要求戴套,但他沒戴,我也無法拒絕』。
當她們告訴對方懷孕測試呈陽性時對方只說『對此無法承擔』,然後封鎖了對方的LINE聯繫。
向我們尋求幫助的人中有90%是女性。

實際上嬰兒遺棄事件也屢次發生。
東田氏表示:「遺棄事件是因為無法向任何人尋求幫助而發生的結果。」
「為什麼無法向任何人尋求幫助呢?現在網絡發達,稍微查一下就能找到諮詢機構。
但是,對於那些經歷過不良成長經歷、以前向他人尋求幫助卻沒有得到好處的人來說,
他們已經無法向任何人尋求幫助了。因此,他們生下孩子後就遺棄了他們。」

在同一本書中,有著「排卵無法控制,但射精不同」、「男性避孕工具驚人地容易取得」、「女性無法在懷孕過程中退出」等訴求的「28個提議」。
東田氏表示:「『無法在懷孕過程中退出』這個說法非常巧妙。」
她說:「首先,從『月經延遲』這個階段開始,最終確定自己懷孕了。
在做出判斷的過程中,男性可以逃避。然而,女性必須做出決定,至少要等到最終結果確定前無法逃避。這是一個很大的差異。」

為了快感而不使用避孕?
時尚藝人あおちゃんぺ表示:「我認為這取決於情況。如果在避孕的情況下仍然懷孕了,那麼雙方都有責任。如果對方不願意避孕,我就不會進行性交。我認為女性也有責任,因為她們在容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責任。」她還補充道:「女性面臨的風險更高是事實。因此,女性也應該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如果覺得『危險』,我認為應該自己進行避孕。我並不是為了避孕而服用避孕藥,但我會準備避孕工具。我認為不能說『男性承擔100%的責任』。」

根據該書,女性在一生中可以受孕的天數為480天,而男性每天都可以受孕,一生中總共有2萬4800天,生育能力是女性的50倍。
あおちゃんぺ表示:「我認為不同性別對人生的影響程度完全不同。」


她還說:「有些女性在無法向家人諮詢的情況下生下孩子,最終遭遇悲慘的結局。應該讓男性無法逃避,例如扣押養育費。應該給予男性養育權,讓雙方都能夠正確參與孩子的生活,這很重要。」

在愛知醫科大學醫院工作的醫生後藤禮司表示:「我並不否定這本書」,並指出「他們在相當程度上誇大了溝通錯誤的部分」。


他說:「確實,男性的避孕工具價格便宜且易於獲得。相反,低劑量避孕藥有副作用。我們心臟血管科醫生必須關注血栓症的問題。
除了金錢上的支援外,他們沒有看到不使用避孕措施會帶來什麼後果。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對方正在服用低劑量避孕藥,所以不需要使用避孕工具。
但如果重要的女友因服用低劑量避孕藥而死於血栓症,會怎麼樣呢?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易於獲得而忽視現實。」

[商品価格に関しましては、リンクが作成された時点と現時点で情報が変更されている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射精責任 [ ガブリエル・スタンリー・ブレア ]
価格:2,200円(税込、送料無料) (2023/9/20時点)



特派員是覺得女孩子可以買一本書放在房間床頭又或者帶在身上
意亂情迷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給對方看一下
或許能夠讓對方縮回去
啊不對,能夠確定對方心意喔^^

By 省錢特派員

在日本生活接近20年, 但因為賺錢不夠力, 所以只能靠省錢來求在日本存活。 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自己後, 硬是在日本買了個公寓出租, 以及開了個公司幫忙架站跟設計網頁^^ 在日本有需要或者遇到困難的朋友, 想要省錢欠錢住宿, 又或者覺得當地做日文網站太貴的, 歡迎私訊來商量喔^^ ■公寓所在地 位於離東京新宿電車一小時直達, 小田急線東海大學前站徒步五分 https://moneysave.info/sankyou/ ■網頁製作公司 https://moneysave.info/homepage-make/

FACEBOOK